首页 > 贵州 > 贵阳 > 贵州民族大学
贵州民族大学
贵州民族大学
贵州民族大学品牌专区
品牌介绍

    贵州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,隶属贵州省人民0,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,是贵州省重点建设的高校,是贵州省人民0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,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。  

      学校坐落在山清水秀、被誉为“高原明珠”的贵州风景名胜区——贵阳市花溪区,校园占地面积88.31万平方米,有校舍面积39.54万平方米。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125.9万册,电子图书2100GB。  

      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,发展趋势好的师资队伍。现有教职工1152人,其中专任教师694人,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365人,占专任教师数的52.6%;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402人,占专任教师数的57.9%。教师中有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人、贵州省人大常委1人、贵州省政协常委1人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、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1人、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、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1人、全国优秀教师3人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人、享受省0特殊津贴专家7人、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6人、省管专家17人、省高校“教学名师” 7人。  

      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(市、自治区、直辖市)招生,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.8万余人,少数民族学生和来自民族地区、西部地区的学生占70%以上。学校自建校以来,已经为社会输送6万余名各类各级人才,不少人已成为民族地区各条战线和各自学科专业领域的骨干。  

      经过近60年的实践和建设,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涵盖文、史、法、管、理、经、工、教育等八大学科门类交叉渗透、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,并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,研究生教育、预科教育、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。学校设有商学院、法学院、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、体育学院、文学院、外国语学院、传媒学院、音乐舞蹈学院、美术学院、理学院、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、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、建筑工程学院、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、管理学院、预科教育学院、继续教育学院(高职学院)、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人文科技学院等19个学院,建有计算机网络中心、图书馆、体育场馆等教学辅助单位。

      学校设有51个普通本科专业,6个硕士点,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;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;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;建立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,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3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;有3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,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;有9门省级精品课程。

      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。先后成立了贵州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、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、贵州民族经济研究院、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、西南傩文化研究院、水书文化研究院、贵州侗族文化研究院、贵州民族医药研究院、法学研究院等9个研究院。另外,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、贵州省苗学会、贵州省布依学会、贵州省侗学会、贵州省土家学会、贵州省彝学会、贵州省仡佬学会、贵州省水学会、贵州省回族学会等9个省级民族学会及其研究中心均挂靠我校,形成了强大的民族文化研究阵容。近五年,我校师生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00项,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38项,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奖470项。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300篇,其中SCI、EI、ISTP检索及核心期刊论文600余篇,出版专著258部。

      目前,学校已发展成为贵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基地、贵州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、贵州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基地、贵州民族体育教学基地、贵州世居民族文化传承基地。近几年来,我校以开展学校与地方0、学校与企业、学校与社会团体、学校与-、学校与其他高校五大合作共建为切入点,积极探索开放式办学的新途径,有力的推动了我校的建设和发展,为更好的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      学校一直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,先后与美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挪威、新加坡、英国、荷兰、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和港、台地区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,开展互派留学生、学术交流、教师培训和科研合作。

      学校四次被国务院评为 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”,并获 “全国‘三五’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”、“全国‘四五’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”、教育部“依法治校示范校”、贵州省“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”、贵州省“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”、贵州省“优美校园”、贵阳市“红旗文明单位”,先后十二年被中宣部、团中央和国家教育部评为“全国大学生优秀志愿者服务队”和“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”。  

      学校历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央有关部委、0贵州省委、省人民0及省直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,-同志、-同志、-邦同志、-同志、-同志等都曾先后到校视察。-同志还亲自与我校师生在学校南大门旁植下“共青林”,-同志来我校视察时,作了“发展民族教育、加强民族团结”的题词,并为我校题写校名,我校50华诞,-同志又为我校作了“努力发展民族教育,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”的题词。

      历经近60年的建设,学校已经发展成为贵州民族人才的成长摇篮,民族文化的传承纽带,民族学术的研究中心,民族团结的培育基地,民族地区的发展智库。目前,全校师生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秉承和发扬“自强不息,全面发展”的校训和“奋发蹈厉,庄敬自强”的校园精神,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,提高办学水平为中心,努力促进学校规模、结构、质量、效益协调发展,为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、优势突出、校园和谐、民族团结、社会信赖、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!  

  


联系方式

   学校招生办公室通讯地址: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,邮政编码:550025。

  招生咨询电话(传真):0851-83610412,招生监督电话:0851-83610130。

发源地贵州 > 贵阳
关注度:100
相关品牌




注:数据来自网络,仅供参考。欢迎纠错!
返回电脑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