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观园地处济南繁华商业中心,是寸土寸金的商业宝地。早在民国初年,当时的山东都督、军阀靳云鹏出资购买了大观园商场及周围的100余亩荒地,1930年,由其弟靳云鹗在约45亩的范围内仿照上海“大世界”的模式开始了大观园的建设。1931年9月26日(农历八月十五),大观园商场正式开业。
大观园力求实现原设计者的初衷——园内设有第一剧场、共和厅说书场、中心花园,在东北角有一个搭建的布棚子“小马戏团”,有少量的虎、豹等动物展出。随后又兴建了第二剧场、第三剧场。还搭建了几个说书棚和杂耍棚,并由若干江湖打拳卖艺的、卖野药的聚集在露天广场内。此外,零星摊贩和几家小饭馆散居其间。这便有了大观园的雏形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大观园出现了空前的繁荣。1943年,“晨光茶社”建成开业后,吸引了大批曲艺界名流。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、侯宝林、刘宝瑞、常宝堃、郭全宝、白全福等以及马季、李伯祥等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,都曾在“晨光茶社”登台献艺,观众络绎不绝。
此时的大观园,餐饮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,如“狗不理”包子的菊花顶十八折面软适口、肥而不腻;“老马家馆”的冬季“涮羊肉”名扬百里。扁食楼、赵家干饭铺、半里香旋饼铺等名吃名店也聚集在此。当时的大观园的红火程度在济南市乃至山东省都首屈一指:200余家店铺,220余家摊贩,20多种行业,那规模、那架势真可谓“洋洋大观”,无奇不有。但由于连年战乱,到解放前夕,大观园商场已成为一个百业萧条的破烂摊子。
解放后,大观园回到了人民手中。人民政府对大观园进行了全面规划,经过网点调整、房屋改造、展宽街道,大观园面貌大为改观。改革开放以来,大观园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。1990年和1997年先后两次的改造工程,分别建立了两座连为一体、建筑面积达5.4万平方米的营业大楼。营业大楼好一阵红火,曾连续4年跻身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行列。
然而,大观园几度辉煌又几经风雨。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,一批“老字号”国有商业企业,由于体制落后、机制不活,纷纷关张歇业。大观园商场也因经营不善,严重亏损,至2003年年底,已濒临倒闭
2004年,大观园迎来了发展中的转折点。面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商业网点的不断增加,大观园的决策者们适时提出了错位经营
的战略发展规划,以大观园丰富的文化底蕴为依托,走“以文兴商、以文活商、以文促商”的特色发展之路,努力打造特色大观、传统大观、人文大观。
同年年底,大观园的提升改造迈出第一步,北区的提升改造工程进展顺利。截至目前,改造工程已全面竣工,大观园完成了由商场向“园”的回归。园中青石铺地、小桥流水、店铺林立、传达出浓浓的文化大观的风采。形象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,大观园的经济效益也在同时得到好转,知名餐饮业纷纷入驻,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,如“晨光茶社” 、“狗不理包子铺” 、“大观扁食楼”等相继重新开张。
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、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在此纷纷拉开帷幕。包括古玩字画、奇石根雕,曲艺杂技演出、荟萃民间绝活表演的“济南市新春文化艺术博览会” 、“大观杯”全国四大跤城中国式摔跤对抗赛、“济南啤酒大观文化艺术节”等文化气息浓厚的各项活动,大大提升园内人气,同时也为今后走文化振兴之路踏出了路子。
值得一提的是晨光茶社的恢复。这一老茶社的重新开业,带来了极大的轰动效应。古色古香的装修、做工考究的摆设、宽敞明亮的演艺厅,让众多老乡识、新朋友纷纷驻足,尤其是那些中老年顾客更是以着怀旧的心情屡次光顾。在继承老传统的基础上,晨光茶社又增设了餐饮、棋牌等服务项目,开门纳客时在济南乃至全国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。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马季、刘兰芳、姜昆、李金斗等以及济南的曲艺界名家纷纷前来捧场、献艺。观众络绎不绝,流连忘返,大观园内出现了久违的车水马龙景象。
蜕变后的大观园以新变化、新形象赢得人们的关注与青睐。目前,大观园又把恢复共和厅书场、武术摔跤场等传统项目提上了日程。南区的两座营业楼和街道也将进行仿古式装修,使之与北区的建筑风格相吻合。还将通过实施“西进南拓”,营造一个大商业圈。目前,大观园还将朝着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大步迈进,从而逐渐形成“观趵突泉、游大明湖、登千佛山、逛大观园”的旅游新格局。
弘扬大观文化,把大观园赋予传统,在传统中得以提升和发展,大观园这个老字号终于在现代化商业环境下日渐突出重围,其商业文化亦成为济南新兴商业文化的重要象征。
[城市]:山东省济南市
[地址]:山东省济南市经四纬二路49号
[电话]:0531-86261888